转自:工信微报
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作为新时代国防工业的重要展示,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的新型装备集中亮相,成为本次阅兵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们的背后,折射出“新质生产力”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加速涌现。
此次受检阅的45个方队中,全部使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亮相。在第一个驶过天安门广场的地面突击方队中,100坦克不再是单纯的“钢铁巨兽”,而是集信息感知、火力控制和多域防御于一体的智能作战平台。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智能化,我国主战装备经历了怎样的技术跃迁呢?记者在一处特种车辆试验场,见到了正在测试的,我国自主研制的轻型坦克——VT5,它被誉为“战场上的猎豹”。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款坦克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公里左右,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除了高速机动,VT5还具备强悍的越障能力——崖壁、壕沟,它都能轻松跨越。
作为我国第三代坦克的代表之一,VT5凭借优良的操控性和人机交互设计,打破了人们对坦克“笨重难开”的刻板印象。
依托先进的传动控制系统,坦克能够像陀螺一样在原地完成转向,完全没有转弯半径,从而大幅提升复杂环境下的突防与生存能力,其操控、机动能力都比以前的坦克更加丝滑。
除了优异的动力和越障性能,VT5的火力配置同样强悍。不但是炮塔顶部装备的高射机枪威力惊人,还能够有效拦截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和各类无人机。
在实战中,这门高射机枪还能换装为遥控武器站。
这样一来,坦克乘员无需探身舱外,在车内就能完成瞄准与射击,大幅提升战场安全性和生存能力。
相比传统坦克,VT5系列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它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全数字化设计——不再只是钢铁战车,而是一台数字化作战平台。能够与无人机、智能弹药实现协同作战。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让坦克拥有不断进化的可能。这不仅是坦克形态的演变,更是未来作战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兵器》杂志副主编 肖宁:今年的这个阅兵,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就是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其实从整体的方位上来说,武器装备的各个角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从陆地到海洋,从深海到空天,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的接连跨越之后,中国的主战装备,正在全方位向智能化跃迁,重塑未来战场的力量格局。
在今年的阅兵现场,另一类新型装备同样引人注目:机器狼无人作战平台,能在复杂地形中机动自如,分工明确,成为未来战场上的“铁甲战队”。
机器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智能化无人装备,它们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多传感器,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动。记者参与了一次实地测试。在测试中,机器狼集侦察探测、精准打击、综合保障于一身。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我们的侦察狼搭载了红外、可见光、激光测距等传感器,负责前突侦察、目标搜索识别、目标跟踪定位。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我们的打击狼搭载了制式枪械,负责精确狙击,火力压制。
综合保障机器狼,是“后勤担当”。在战场上承担应急救援、补给输送等任务。
在无人装备作战体系中,“分工”与“协作”紧密交织,共同支撑起高效的战斗力。
依靠全面升级的感知系统,机器狼可以快速避障,还可以自主导航实现24小时无人化值守和智能化巡逻巡检。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它能够在无卫星定位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多模态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实时精确地对机器人本身的位置信息进行定位,从而实现规划路径的导航,来完成我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
另一款XT70机器狗则具有高负载、高越野能力,无论是钻管道还是爬楼梯,都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它可以搭载各种各样的模块,机械臂可以进行抓取、开门的一些作业。整个的感知系统由激光雷达、多光云台、深度相机等进行编组,由一个云边端的终端控制系统去进行多条机器狗的协同作业。
长期从事国防工业与装备发展研究的包明认为,今年阅兵场上集中亮相的新型装备,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源于新中国几十年持续构建的完整工业体系。
军事专家 包明:这些新武器装备的出现,它的基础就是来源于我们强大的国防工业,来自于我们强大的工业制造。这个根基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全世界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包括国防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