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秋裤真的不是控制欲强#】#父母能给的都给了不该被物质化#有人一边用着父母给的生活费买球鞋,一边在评论区骂父母“控制欲强”;有人十几年来享受着衣来伸手的照料,却把父母偶尔的唠叨,定义为“精神虐待”。河北19岁男生“刘一帆”的一段视频近日再次引来点赞——其实我们都清楚,真正的伤害是拳脚相加、漠不关心,而不是多穿秋裤的“碎碎念。”不是没收手机时的那句,“先把作业写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做着“索取者”时,又凭什么对持续输出爱的人指手画脚?
网上总有人说,“00后将是最懂孩子的父母”。现在连帮父母洗次碗都嫌麻烦的我们,真能十年如一日的给孩子们做饭、陪写作业?当对着养了我们十几年的父母喊“你根本不懂我”时,又怎么敢保证面对一个浑身带刺的叛逆小孩,能永远温声细语?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指责,而是将心比心的理解。总有人说,“父母养孩子就是为了防老”,物质化父母的付出。可如果只是算经济账,不生孩子明明能存下更多的养老钱。再看看身边,多少年轻人结婚买房,还在啃老。父母却依然甘之若饴的搭钱搭力。他们的期待从来不是“养儿能防老”。而是在送你离家时,后备箱塞着的家乡菜;是你加班到深夜,手机里那句“饿了吗?妈给你留了饭”。爸妈那代人,可能没读过《正面管教》,不懂什么事“情绪价值”,但他们把能给的都给了,用粗糙的手掌挣来的每一分钱,用唠叨织成的每一张保护网,都是带着时代烙印的深情。
所以下次再想指责时,不妨先看看她们鬓角的白发,想想那些藏在“为你好”背后的笨拙温柔。毕竟,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比他们,更怕你吃苦,更盼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