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吃奶后为啥频繁呕吐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新生宝宝吃奶后为啥频繁呕吐

专家提醒:当心“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对于新手爸妈而言,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心弦,尤其是呕吐症状,常让家长焦虑不已。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病区主任王少峰提醒,宝宝的胃比较平而且容量较小,如果呕吐不频繁且体重增长良好,多数宝宝6个月后会逐渐缓解,但是,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有典型特征,需高度警惕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记者 秦聪聪 济南报道

幽门狭窄有哪些症状

王少峰介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是因新生儿幽门环形肌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狭窄,从而引发上消化道梗阻,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该疾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家长可通过观察,及时发觉异常。呕吐多在宝宝出生后3-6周出现,少数出生即吐或迟至7-8周,足月儿更常见。

初期起病隐匿,仅为奶后溢奶,随后呕吐次数增多并发展为喷射性,严重时每次奶后必吐,呕吐物多为乳汁、胃液或乳凝块且不含胆汁,呕吐后宝宝饥饿感明显,即使哭闹仍能正常吸奶。

同时,患病宝宝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柔软,80%-90%的宝宝右上腹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尤其在呕吐后、空腹或熟睡时,腹壁柔软松弛,更容易触摸到。随着呕吐加重,宝宝因摄入不足常出现脱水,初期体重不增,之后迅速下降、日渐消瘦,长期严重呕吐,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及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此外,2%-3%的宝宝会出现黄疸,因呕吐导致进奶不足,可引发热量不足、脱水、酸中毒,加上大便排出延迟增加肠肝循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黄染。

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

当家长发现宝宝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依据宝宝典型呕吐病史及右上腹肿物触及情况等进行初步判断,再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精准诊断。

幽门超声检查是常用辅助方式,典型影像学改变为“靶环征”及“宫颈征”,敏感性接近90%。检查前,需让宝宝禁食2-4小时,以防奶液干扰图像。

胃肠造影也能助力确诊,有线样征、肩征、蕈征、鸟嘴征及胃排空延迟等特异性表现。

若腹部包块触摸不明显,可完善腹部X线平片检查,立位时能观察到胃扩张、肠道内气体减少,辅助诊断。

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一旦确诊,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医生会用2-3天时间,纠正宝宝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情况。手术多通过脐部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创伤小且脐部小切口恢复快,几乎不留疤痕。

术后宝宝幽门梗阻解除,食物可正常通过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营养不良状态缓解,体重可迅速增加。王少峰表示,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宝宝预后良好,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务必重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最后提醒家长,若宝宝出生后3-6周出现喷射性呕吐且进行性加重,伴随明显饥饿感、奶后频繁呕吐、体重下降,触摸腹部有橄榄球样肿块,需立即警惕,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全国先心病儿童健康提升公益行动二期启动,多方共建儿童心脏健康共同体
下一篇:破除​流传最广的五个身高谣言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