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目新闻
记者 柳之萌
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升龙》,此举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环保争议。有网友质疑该行为破坏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甚至直言其为“炸山”,相关讨论持续发酵。
活动主办方曾回应称,该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音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此外,主办方还声称实施了“预防一监测一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9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顾垒表示,尽管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但降解过程高度依赖当地生物活性,“不是号称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就万事大吉。”他指出,青藏高原低温、低降水、生物活性极低,微生物分解能力远不如平原地区,可降解物可能长期存留。此外,他对“翻土修复”做法提出强烈质疑,认为此举反而会破坏表土结构、加大植被修复难度,“表土带着污染物翻个面,对植被破坏性强,修复的难度更大。”
西藏日喀则市网信办官方账号“云端珠峰”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此事,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随后,蔡国强工作室与始祖鸟品牌相继发声致歉,承诺将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对此次烟花秀对当地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评估,尽全力采取补救和恢复措施。
顾垒认为,烟花表演对环境的真实影响难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判断,需依托长期监测才能评估残留物降解及其对水体、土壤的潜在污染。他强调,尽管野生动物在干扰减小后可能返回,但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将是长期甚至不可逆的。“高山草甸恢复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高原土层薄、有机质积累难,表土一旦破坏极难自然恢复。”
此前,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负责人曾回应媒体称,该烟花秀活动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手续合规,且因烟花使用环保材料,故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仅需乡、村、县三级同意。他还提到,政府曾多次开会研究选址,评估了周边野生动物情况,最终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也无人居住。
但顾垒指出,尽管一次性表演活动目前未强制要求环境评估,其前期准备工作(如布线、固定设备)仍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不少网友表示“真正的自然艺术应减少物理干预,如数字模拟替代爆破”,顾垒对此表示认同,并举例户外品牌“猛犸象”曾在纪念人类登顶阿尔卑斯山脉中马特洪峰150周年时,策划了一场户外艺术表演《灯光火龙》,让登山运动员在山上依次点亮手中的灯,未造成污染,可作为环保艺术形式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