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因贾宝玉那几日不顺心,更踢伤袭人不免心中焦躁。偏生早上晴雯伺候他穿衣时,不小心跌坏了扇骨子,让贾宝玉随口数落了一句。
贾宝玉那几日心情不顺,众人也早看在眼里,换个人被他数落也罢了。但晴雯不是个吃亏的主。平日跌坏那么多东西都没事,如今不过一把扇子,就偏自己挨骂不成?就回嘴怼了贾宝玉几句。
一件小事竟因此闹起来。待到袭人听见后出来劝解,又因说错话被晴雯捉住把柄,以二人“偷试云雨情”的事抢白,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气的贾宝玉要去回王夫人撵了晴雯去。
注意此处就为晴雯日后遭王夫人撵走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当晚她“撕扇子”,其实表现的是不想“散”之意。尤其晴雯撕的是贾宝玉和麝月的扇子,越发证明日后她被撵走,与这两人有关,不提。
话说当时正闹得不可开交,林黛玉恰好过来给解了围。此时发生的一个小细节引起很多争议。
林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不问你也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们两个拌了嘴。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有观点认为林黛玉管袭人叫“好嫂子”,是有意讽刺袭人,与晴雯借“偷试云雨情”的事讽刺袭人类似。
就事论事,这个观点对林黛玉来说,才是真正的泼脏水,污蔑之言。
尽管“晴有林风”不假,林黛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由晴雯作为影射,她自己也未必就对袭人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的做派认可。但要说林黛玉以此事讽刺袭人,就太小看林黛玉,甚至是羞辱贾敏和贾母了。
其一,贾宝玉是林黛玉的表哥。表妹无论如何也管不到表哥的房中事。
其二,贾家规矩是男孩子长大后,长辈要在房中安排伺候的人,也就是做通房丫头。贾宝玉与袭人等丫头的偷试云雨情,严格来说并不逾矩。唯一诟病的是没有提前得到贾母、王夫人的授意,就先生米煮了熟饭。
但这种事也没有几个长辈会真正在意。就像贾母说贾琏偷腥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样,不足挂齿。日后王夫人撵走晴雯,说她“勾引”贾宝玉,也并不是因为“偷试云雨情”这种事,而是恨晴雯作“妲己”引诱贾宝玉不学好。这也是袭人、麝月甚至洗澡两三个时辰的碧痕,明明与贾宝玉有过“偷试”却无罪的原因。不是王夫人糊涂,而是这种事在豪门根本不是事,也是少爷们成长的正常行为,真要长那么大还没有这些事,反而是父母要担心儿子的成长问题了。
林黛玉受的本就是大家闺秀的教养。她父亲林如海因为子嗣艰难,母亲贾敏都张罗了几房姬妾,可见是贤妻风度。而外公贾代善,更明确记载有六房妾室,都能与贾母相处的不错,家里人去世,赏赐的钱也都明明白白记着账目。可见从贾母到贾敏再到林黛玉,一脉相承的教养,绝不是王熙凤那种妒妒之风。
林黛玉会因薛宝钗与贾宝玉闹别扭,会担心史湘云与贾宝玉因小物件而生出私情,却绝不会去吃袭人一个丫头的醋。
她管袭人叫“好嫂子”,恰是认可了袭人与贾宝玉的关系。就像贾母、贾敏主动替丈夫纳妾的态度立场一样。
古代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纳妾自己做不得主,父母也不好参与,真正行使主权的是嫡妻正室,这也是贾赦要纳鸳鸯作妾,都得邢夫人去张罗的原因。
而贤惠的妻子会在合适的时机主动替丈夫纳妾。即便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一定要做这些事。就算妒忌如王熙凤,还不是被迫留下平儿以全贤德名声儿。
那时候的妻与妾,主人与奴才,身份天地之别,原本就不该存有“妒忌”之情。林黛玉的小性多是对贾宝玉、薛宝钗闹,对其他人反而表现的特别大气。
就说这次她叫了“好嫂子”后,就在怡红院窗外听到袭人与史湘云背后讲她“坏话”。可林黛玉终究没有计较,只是自己知道了袭人立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不再与她亲近就罢了。
所以,林黛玉不能也不会借“好嫂子”去讽刺一个丫头的丑事。那样的话既掉价,也失了身份教养。贾敏若真生出这样的女儿,又谈何真正的千金小姐气度呢!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