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卿:中国应加强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研究

转载来源:财经网

文章来源: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  

2025718日,由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企大湾区校友联合主办,零壹智库承办的“2025鸿儒全球金融治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稳定币与RWA:变化中的全球支付与资管体系

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发表开幕演讲。张教授指出,2023年以来,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和美国相继完成了对稳定币进行合规管理的立法程序,对于稳定币的定义、发行人准入门槛、币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维持、流通环节合规要求,以及重要稳定币的特殊监管规则等做出了规定,标志着原先处于野蛮生长的稳定币发行正在进入受到严格监管的阶段。当前,学界、业界与监管部门尚没有对稳定币和RWA形成完全共识。从国际上看,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的合规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而国际清算银行以及由拉加德领导的欧央行等则采取非常谨慎甚至是相对负面的立场。从国内看,业界多有期待,但监管部门则比较谨慎。鉴于这样情形,通过论坛、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甚至争论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张礼卿教授强调,由于锚定法币或其他价值稳定的资产,加上通过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价值转移,稳定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优越性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包括削弱货币主权、影响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稳定、方便洗钱和恐怖融资等。未来,随着合规监管的加强,作为跨境支付手段,稳定币在速度和成本方面的优越性将会有所减弱,市值和交易量的增长也有可能趋于放缓。美元稳定币在短期内有望增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进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但从长期看,美债需求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美元稳定币也不可能阻止美元地位的最终衰落。中国在继续推进央行数字人民币和“货币桥”项目试验的同时,应加强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相关研究。

张礼卿教授认为,RWA的本质是将在真实世界具有价值的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应收款等)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使传统资产能够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流通和管理,对于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其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具有积极意义。这个过程与稳定币发展紧密相连,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境外目前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不过,由于存在资本管制,RWA在中国内地暂时无法实施,有关方面应积极展开相关研究,探索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的可能性。

(注:全文有所删减)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