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严查“高才通”申请造假

7月24日,随着中国香港公布首次发现犯罪集团安排中国内地居民以虚假学历等材料申请“高才通计划”,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回应有关事件时表示,特区政府将会严格把关所有人才计划申请,并依法向涉案不法分子追究刑事责任。

他的此次表态,针对的是此前一日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相关通报。根据该处公布的消息显示,此次香港捣破跨境犯罪集团共拘捕18人,该集团涉嫌以虚假文书帮助相关人士骗取相关入境许可。

在被捕人士中,有五人为中国香港居民(含该犯罪集团主脑和骨干成员),年龄介于42至56岁。他们被控一项为取得入境证而协助教唆、怂使,或促致他人作出虚假陈述罪,并怀疑涉洗黑钱罪;其余13人则为申请“高才通计划”的中国内地居民,年龄介于27至47岁,已被控一项为取得入境证而安排作出虚假陈述罪。

因此次的相关调查行动仍在进行中,不排除更多涉案人士被捕。而按照中国香港法律,任何人士如制造、使用或管有虚假文书或其副本,均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判监14年。任何人士若向入境处职员作出或安排作出虚假陈述均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罚款15万港元及入狱14年,协助及教唆者同罪。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调查分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务主任许志坚介绍,该犯罪集团通过关注并追踪中国内地社交平台上介绍中国香港的帖文,主动私信有意来港居住人士,向其推销来港“一条龙”服务,包括伪造海外大学学历、提供虚假工作证明等,并收取高额“服务费”。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介绍,该犯罪集团已运作约1年半,至少已安排22宗申请,初步推算总涉案金额达5500万港元,其中每宗申请连同后续服务可收取高达250万港元。

该笔“一条龙”收费的核心卖点主要有二,其一为虚假材料申请入境许可,其二则是无需长时间在港生活即可成功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为此,其相关费用的收取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作为中介费的前期服务费用,大约100万至150万港元,该集团将为申请人提供伪造海外大学学历、海外学生签证及海外国家出入境印章,并提供虚假工作证明,协助提交申请。

其次,当申请人获批入境许可后,该集团会再收取60万至100万港元费用,以此为申请人及其受养人提供抵港后的后续服务,包括陪同申请人及其受养人入境香港、办理居民身份证、安排在港租住房屋、制造虚假雇佣及薪酬记录,以及利用有关虚假证明文件办理日后延期居留申请,直至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资格。

“香港这次移民申请文件造假,是由获得香港身份的内地新移民实施的。这其实也是移民行业的一个惯例,即能想出钻空子、做假资料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新获得当地身份的人士,这类新移民懂得原居住地的行为习惯,也懂得移民地的制度漏洞。”邦拓国际香港项目负责人焦静波对《财经》解析称,“高才通政策刚出来的时候,香港入境处针对海外学历文件的证明信息较为简单,因为没想到有人敢在这么严谨的事情上造假。但结果也让入境处大跌眼镜,没想到不良中介的造假胆量远超想象。”

孙玉菡则在7月24日透露称,香港特区政府已于2024年中引入高才通第三方验证机制,目前每一宗高才通申请都要做第三方验证,续签时未做验证亦须补做,确保所有申请人资料属实。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香港立法会议员尚海龙则表态称,高才通A类申请人要提交文件证明自己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有关文件如税单等较难取得,以往有人为求方便选择伪造欧美大学学历证明,成为B类或C类申请人。但入境处2024年6月起已要求B、C类申请人提交由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及颁授院校就其学历发出的证明文件,相信已阻止了大部分人犯案。

所谓“高才通”,其全称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底推出,旨在吸引外来优秀人才,丰富中国香港当地人才库。该计划接受ABC三类合资格人士申请,即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人士,或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等。

自推出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该计划共收到13.5万宗申请,批出10.9万宗,其中近10.3万宗来自中国内地。

此前曾有经历过相关申请过程的内地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相关政策不设打分及“择优录取”,只要条件达标即可申请。此外,特区政府对AB类人才无限制,只对C类人才每年设有1万人额度。但从2023年开始,相关审批的门槛“其实相对是越来越高了”。例如新增无犯罪证明申报、学历认证报告,以及A类人才需要提供纳税明细等。

类似的学历造假现象不仅限于高才通申请,各类方式的核心目的皆为获得香港居民身份。以2024年底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公布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已共有25人涉嫌以假学历报读当地大专院校而被捕。此时公开的相关信息也显示,一系列中介在向留学生推荐香港各大高校时的一个核心卖点,即为通过留港就业换取当地的居留权。

在前述法律的重罚之下,当地社会的一般假定无人会以身试法。但刑责的显著差距,则被认为会令部分中介和申请人心存侥幸。因此香港一些立法会议员则建议,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可考虑与中国内地相关部门商讨,争取提升相关罚则。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多位相关人士近年来亦曾多次公开提醒称,申请人可自行办理相关申请。不要相信部分中介标榜的“保证成功”宣传。

上一篇:确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啥来头?没有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如何防护
下一篇:韩法院首度认定尹锡悦发动戒严致精神损失 须支付赔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