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张投研)
消费电子一哥,动手了!
就在2025年7月23日,歌尔股份拟斥资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5亿元)收购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两家深耕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的公司。
而在四个月前,歌尔股份还有一个大动作!
3月4日,公司宣布已提交子公司歌尔微港股上市申请。
最有趣的是,歌尔微主要生产传感器,对应的也是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业务。
短短几个月,接连对准精密结构件,歌尔股份意欲何为呢?
目前看,精密结构件产业链出现两个大趋势:
1.应用范围被扩大。
随着AI交互的出现,金属精密结构件应用范围不止消费电子,像人形机器人、无人机、AI眼镜都是不可放弃的增量市场。
以AI眼镜为例,仅是钛合金铰链单条价值量便可达到100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首次突破200万台,同比大增210%。
从市场空间的维度上看,预计203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售量将达到14亿副,10年复合增速约80%,需求已经很明确了。
因此,歌尔股份有望通过并购和歌尔微港股上市加深精密结构件的产品线,享受行业扩容的红利。
2.产业链企业越来越集中。
如今,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3C产品越做越精密,声学、光学与精密结构件设计十分紧密,产品高度集成。
这时候产品线系统集成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将产品打包,整体切入下游大客户供应链,像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此次并购正是歌尔股份垂直整合产品线,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歌尔股份还藏着一个野心。
营收构成上看,歌尔股份主要业务为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和精密零组件,分别占公司2024年总营收的56.66%、26.05%和14.91%。
其中,公司智能硬件和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消费电子领域为核心,并采用ODM和JDM商业模式,即参与下游设计制造环节,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代工的身影。
这一点从毛利率上能清晰地看到,2022年以来公司这两块业务毛利率整体在10%以下。
但精密结构件情况就不一样了,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21.51%,超出智能硬件和智能声学整机12个百分点,很显然精密零部件盈利性更强。
这种明显的盈利差距,根源在于与代工属性较重的智能硬件和声学整机相比,精密金属结构件的自主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公司自己手中。
所以,歌尔股份这两步棋似乎还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野心—摆脱消费电子代工标签。
那么,歌尔股份能在这两步棋里得到多少机遇?
首先,提高科技属性。
从营收构成上看,歌尔微与歌尔股份截然不同。
根据招股说明书,歌尔微核心业务为传感器、SiP(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以及传感交互模组,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占歌尔微总营收的77%、17.9%和4.8%。
从盈利视角看,歌尔微产品毛利率在18%以上,显著高出母公司歌尔股份,这是因为歌尔微产品技术壁垒更高。
歌尔微拳头产品传感器涉及MEMS芯片、ASIC芯片以及封装测试,现阶段歌尔微已经形成从材料开发、到MEMS芯片、ASIC芯片设计,再到算法软件开发的全栈自研能力。
数据显示,2022-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研发费用率稳定在7%左右,要高于歌尔股份,这意味着歌尔微的科技含量更高。
而这种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给歌尔微带来两个有力的护城河:
一个是高市占率。以销售额为基准,2023年歌尔微声学传感器市占率接近30%,全球第一,也是全球唯一在高端AI智能手机中实现70dB以上声学传感器商业化的厂商。
一个是大客户优势。招股说明书显示,歌尔微产品覆盖全球前十大手机厂商,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前五大客户中占比最大的为在美公司,达到61.8%,三星集团占比3.5%。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搭载自研芯片的传感器出货量为4.47亿颗,占同期总出货量的297%。
站在未来的视角看,随着AI交互的渗透,预计2028年全球智能传感器交互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157亿元,其中传感器规模将达到1119亿元。
所以,一旦歌尔微成功赴港上市,公司有望借助技术和客户优势,进一步打开市场,而歌尔股份作为母公司有望提高自己的科技含量,逐步跳出“代工”的紧箍咒。
其次,转型系统供应商。
上市以来,歌尔股份前前后后有30多次并购,类型上以内部整合为主,并购对象业务上看主要涉及声学和光学。
但这次并购很特殊,是歌尔股份第一次在金属精密结构件领域大手笔并购,值得一说的,被收购方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产品已经形成商业化。
这意味着,歌尔股份不再局限横向技术层面的并购,开始纵向并购成熟产品,向内延伸产品线。
若成功完成收购,歌尔股份有望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跃升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
不过,回过头看,对比同行歌尔股份走得慢了些。
2024年歌尔股份营收重回千亿,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
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歌尔股份营收及净利润双增长的势头没有稳住。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下滑15.57%,实现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23.53%,
而立讯精密2024年营收达到2688亿元,净利润133.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17.9亿元,净利润为30.44亿元,报告期内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正增长。
所以,正是这种业绩差距与增长压力,迫使歌尔不得不“穷则思变”!
从分拆子公司上市到大手笔并购,歌尔股份,是时候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