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1日,王毅外长和美国务卿鲁比奥在马来西亚谈了将近一小时,两边谈完发声明,都用了“积极、务实和建设性”这几个词。我们知道,这几年中美会谈火药味浓是常态,这么温和的评价还真是少见。美方这次似乎也松了口风,认可了中方“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的思路。
中美外长会晤
从这场中美外长会谈来看,美方终于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冷处理中国问题。这一点,从鲁比奥这次言行也能看出来,他虽然出身鹰派,但这次明显收了手,不再只是批评、施压,而是想摸清中国底牌,搞点务实的配合。美国知道,光靠制裁和封锁,非但搞不定中国,反而是把自己推向更加孤立。
而这边中美外长会的余温还没散,拉夫罗夫就风尘仆仆赶到了中国。7月13日,他从朝鲜飞抵北京,从安排上,拉夫罗夫此行是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外长会议固然重要,可更关键的恐怕是为另一件大事铺路——俄罗斯总统的访华之旅。
拉夫罗夫访华
可以预见,普京访华可不是为了表演友谊,而是有事要谈。除了共同参加9.3阅兵之外,有几件要紧的事怕是免不了:一是乌克兰问题,二是中俄关系的战略升级,三是如何应对美欧的新一轮地缘政治施压。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也是时候划上句号。尤其是拉夫罗夫4月份在莫斯科和王毅外长会谈时,就明确说过俄方正“致力于构建持久的欧亚安全架构”,这次来华,乌克兰危机肯定还是重点议题,毕竟中方提出的和平方案,连拉夫罗夫自己都公开称赞是“迄今最明确、最合理的方案”。
拉夫罗夫参加活动
另外则是亚太布局,按照公开行程,拉夫罗夫在访华前,刚和朝鲜领导人在元山“休闲外交”一番,看似轻松,其实也是战略沟通。近期,俄朝之间的高层互动非常频繁,普京先访朝,拉夫罗夫紧接着就来,朝方更是在会面中表态,要“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的一切措施”。这种话,等于把牌摊明了:朝鲜已经明确站在俄罗斯这一边,态度比以前还要坚决。这也为中俄朝三边战略协调打了个底。
事实上,在7月10日王毅外长与拉夫罗夫在吉隆坡会谈时,就曾点明:“亚太是发展的高地、合作的热土,也是中俄的共同周边”。双方都强调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作用,还特别提到要警惕“某些大国在本地区制造分裂,鼓动对抗”,虽然没点名,但说的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而且,眼下国际局势确实复杂。美日在亚太拉帮结派,菲律宾也越来越不安分;奥库斯还在搞升级,传闻下一步还要发展远程打击能力;这些对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压力。中俄怎么一起应对,怎么协调立场,怎么拉拢周边国家,必须快刀斩乱麻。
拉夫罗夫参加会议
正如拉夫罗夫在之前会谈中谈到的,要加强中俄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的配合。为什么?因为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在这些平台上孤立中国和俄罗斯的常规操作,只有提前布局,才能打破这种局势。从更大视角看,眼下全球正在酝酿一轮结构性变化。国际关系不再是过去那种一极主导,越来越多国家希望有第三条道路,而中俄的合作,本质上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找到一种对抗霸权、推动多极化的新平衡。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也在悄悄调整。特朗普说要发表重大对俄声明,鲁比奥和拉夫罗夫在马来西亚也“试水”谈了快一小时,这说明美方对俄政策也在权衡,而中国这边的态度就更关键了,如果美国真有自己别样的计算,那中俄之间就更要提早安排好各自的战略空间。
现在看,中美互动在恢复,中俄互动在加强,美俄之间也有试探,这就构成了新的“三角格局”。而中国处在这个格局的枢纽位置,怎么保持平衡,不被任何一方利用,也不被任何一方孤立,是中方要认真思考的。
总之,拉夫罗夫此次来访,看似是参加个外长会,实际上背后有两层深意。一是为普京可能的访华做准备,确定议程、铺好路子;二是要和中方就乌克兰、亚太局势展开更深入的沟通,协调立场、统一节奏。
普京参加会议
中美谈完,中俄就接上,这节奏安排得明明白白。眼下局势复杂,各方都在抢时间、抢空间。中国作为稳定因素,既要处理好与美国的竞争关系,也要稳住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个大棋局里,每一步都要走得稳、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