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心理体验 少强加成人观点

本文转自:今晚报

孩子友谊的小船翻了,家长该怎样给孩子做交友指导?

多关注心理体验 少强加成人观点

  • 切勿强灌“交友经”  卓文 绘

●放学后,很多孩子喜欢跟父母念叨在学校的大事小情。除了谈学习,孩子聊得最多的还是跟同学的交往问题:跟哪个同学很投脾气,跟哪个同学有了矛盾,或者对同学的一些做法看不惯……听了孩子的这些话,家长应该怎样跟孩子交流,给出最恰当的建议呢?

讲述:几件小事让孩子出现“交友困惑”

晓扬是四年级的学生,前不久的课外活动课上,她因为游戏规则跟两名同学起了冲突,之前还有说有笑、关系不错的三个好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当天放学后,晓扬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念叨了这件事,还倍感困惑地问妈妈:“我们一直关系很好,可是昨天做游戏的时候,就各说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现在也想不明白,到底该不该让步?还是必须听一个人的?我们三个这次吵得比较厉害,要想恢复跟以前一样的关系,恐怕不太容易。”

晓扬妈妈董女士说,都说小孩子脾气,今天吵,明天好。可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个性越来越强,互不相让的情况也多了。最近一段时间,晓扬班里出了好几件学生闹矛盾的事情,不但学生们各执一词,有的甚至还把老师和家长牵扯进去“断案”。经过这几件事,晓扬出现了“交友困惑”,不知道跟同学交往用什么样的言行比较合适。而我也不知道是否该把我的经验告诉孩子?

建议:做孩子化解情绪的贴心朋友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教务处主任回丽梅老师说,小学阶段6至12岁的孩子对如何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还处在懵懂阶段,因此家长需要“陪跑”,在孩子出现“交友困惑”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指导。所谓恰当的指导,不是让孩子刻板复制家长传授的经验,更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

回丽梅老师建议:首先,家长要鼓励孩子在集体中勇敢展示自己,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关注,也是今后顺利走向社会的基石。其次,家长不要让孩子照搬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很多时候成人的观点不一定能解决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但要坚守本心,而且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家长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应该是双向奔赴的,既不要被孩子的喜恶带节奏,也不要态度坚决地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最后,当孩子跟朋友出现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要因为疼孩子而冲上去拔闯,或是想息事宁人而和稀泥。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愿望,而要通过不断地沟通,跟孩子一起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人际交往之道。

文 贾林娜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