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贝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微降3.23%,筹资现金流净额骤降166.30%

2025年4月,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5亿元,同比下降3.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19亿元,下降166.30%。本文将对康恩贝2024年年报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财务表现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核心财务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略有下滑,市场需求回归常态

2024年度,康恩贝实现营业收入65.15亿元,同比下降3.23%。公司表示,这主要系上年同期消化道用药及呼吸系统用药市场需求激增,而本报告期相关品种市场需求趋于常态,销售收入同比有所减少所致。从业务板块来看,医药工业销售收入56.59亿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86.86%,同比下降4.24%;商业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3.33%。

分行业 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成本(万元)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制造业 565,911.66 261,700.91 53.76 -4.24 12.51 -6.89
商业 76,702.49 37,619.95 50.95 3.33 -7.64 5.83
小计 642,614.15 299,320.86 53.42 -3.40 9.50 -5.49

净利润: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2亿元,同比增长5.21%。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和市场策略,净利润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一增长态势显示出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盈利能力。

扣非净利润:有所下降,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明显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6亿元,同比下降6.77%。这一下降主要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6亿元,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等。若剔除这些非经常性因素,公司的核心经营业务面临一定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基本每股收益:小幅增长,股东回报有所提高

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股,同比增长8.70%。这一增长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相符,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股东带来了更多的回报。良好的每股收益表现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增强投资者信心。

扣非每股收益:有所下滑,核心业务需加强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股,同比下降9.09%。这一数据进一步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在报告期内有所减弱。公司需要加大对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显著下降,结构调整与转型成效初显

销售费用为19.16亿元,同比下降16.23%。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报告期产品结构的变化及持续推动专业化学术推广转型,销售费用同比有所减少。这一调整体现了公司在销售策略上的优化,通过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高效的推广方式,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

具体项目名称 本期发生额(万元) 本期发生额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
市场费 98,681.21 51.52
职工薪酬及劳务 55,304.00 28.87
差旅通迅费 17,465.53 9.12
品牌建设费 12,522.46 6.54
会务费 2,969.14 1.55
办公费 1,700.35 0.89
业务招待费 1,167.50 0.61
股权激励费用 433.53 0.23

管理费用:略有增长,运营管理持续优化

管理费用为5.65亿元,同比增长3.44%。虽然费用有所增长,但整体幅度较小。公司在报告期内进一步深化混改,完善法人治理体系,规范厘清公司各治理主体的责权分工,推进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些举措可能导致管理费用的小幅上升,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质效。

财务费用:变化不大,资金管理保持稳定

财务费用为-1910.86万元,同比下降2.34%。财务费用为负,表明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较为稳健,合理利用资金资源,降低了财务成本。

研发费用:持续投入,创新驱动发展

研发费用为3.00亿元,同比增长0.65%。公司坚持研发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创新药研发、大品牌大品种产品二次开发、特色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26亿元,同比增长4.35%,获中药1.2类新药ZY13项目临床批件,获仿制药药品注册证书及一致性评价批件共计12项。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聚焦创新与产品升级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26亿元,占报告期公司实现的工业销售收入的5.76%,同比增长4.35%。公司围绕创新主线,不断优化产品管线,以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项目为主导,同时推进特色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大品牌大品种二次开发等工作。持续的研发投入体现了公司对创新的重视,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研发人员情况:结构稳定,年轻化趋势明显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0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53%。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66人,本科115人,专科17人,高中及以下3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不含30岁)121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57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23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8人,60岁及以上0人。研发人员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2.67%,经营获现能力增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3亿元,同比增长12.67%。主要系公司通过票据池的运用,本期票据保证金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这表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回笼情况良好,经营获现能力增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降幅26.83%,投资策略有所调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2亿元,同比下降26.83%。主要系同期认购英特集团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投资行为导致现金净流出,而本期未发生此类交易。公司在投资策略上有所调整,减少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这可能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产配置,降低投资风险。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骤降166.30%,融资规模下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5亿元,同比下降166.30%。主要系本期公司总体融资规模下降,本期偿还债务现金流相较同期增加所致。这一变化反映出公司在筹资策略上更加谨慎,注重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风险分析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密切关注,积极应对

医药行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政策调整等措施,将深刻影响医药行业的各个领域。未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政策陆续出台,集中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可能对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公司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的解读与分析,积极应对,发挥企业独家品种多、基药品种多、医保品种多的多重产品优势,适应国家医药改革的相关政策。

产品质量风险:严格把控,确保安全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公司秉承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国内外法规要求,建立并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及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对原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包装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执行严格的管理规定,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安全。

研发创新风险:坚定投入,提升效率

研发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但新药研发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公司继续坚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程,通过项目引进和自主开发,专注于中药新药和特色仿制药的研制与开发,完善研发全流程评估机制,秉承审慎原则确定研发立项,推动科技转化和产学研对接联动,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确保研发符合法规,引进和培养高端研发人才,持续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统筹规划,源头控制

中药材市场价格易受气候、供需关系、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的企业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公司通过统一的集采平台,对原药材不同使用途径统筹规划,有利于内部投料成本的下降、外部饮片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大品种药材通过种植基地的延伸管理,与优质基地合作,从源头上保证原药材物质基础的一致性,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防止外部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

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强化管理,绿色发展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面临新挑战。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持续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严格内部考核和问责机制,压实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责任,加强对各级企业的监管和巡查,避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事件,确保全年不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及环保事故。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薪酬110.33万元,领导公司战略转型

董事长姜毅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0.33万元。在姜毅的领导下,公司完成换届选举聘任,统筹谋划未来发展,进一步深化混改,完善法人治理体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进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

总经理:薪酬情况变动,助力公司运营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总经理职位有所变动,罗国良因到龄退休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职务,由董事长姜毅兼任公司总裁。罗国良在任期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35.64万元。姜毅兼任总裁后,将继续推动公司的战略实施和运营管理,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

副总经理:薪酬各有差异,分工协作推动业务发展

各位副总经理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有所差异。叶剑锋为202.95万元,徐春玲为162.9万元,尹石水为137.43万元,沈旗为34.56万元。他们在各自的分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包括市场营销、产业管理、投资等多个方面。

财务总监:薪酬145.99万元,保障公司财务稳健

财务总监谌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45.99万元。谌明负责公司的财务工作,在资金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公司财务的稳健运行,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与展望

2024年,康恩贝在面对医药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挑战时,通过聚焦中药大健康主业,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保持了经营的稳健发展。尽管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实现了增长,显示出公司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然而,公司也面临着行业政策变化、产品质量、研发创新等多方面的风险,需要持续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康恩贝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业务布局,强化管理赋能,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市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