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玉淼
编辑|关玉淼
图|吴锡桐
从小我就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好奇。记得童年时,我总是喜爱观察周遭人的举动和情绪变化,企图弄懂他们背后的故事。
进入大学后,我开启了系统的心理学学习,从基础理论至实践应用,每一门课程都使我对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刻的领会。我尤其偏爱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因为它们不但助力我理解人类行为,还让我洞察到如何通过教育去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我开始思索,怎样把我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里,去扶助那些需要心理帮助的人。
我在大学期间偶然发现了蓝信封书信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孩子,于是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加入蓝信封后,我开始了与两个孩子的通信。第一个孩子叫霜霜,她是一个生活在云南的小女孩。霜霜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向她分享了自己生活的点滴,她也向我描述了她家乡的风景和习俗。
有一次,我随信附赠了几张北方下雪的图片,霜霜非常兴奋,因为她从未见过雪。这种跨地域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书信的力量,它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送真情。
第二个孩子叫悦悦,她住在河南,正值青春期。每一次与悦悦的通信,都使我对她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知晓。从她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个活泼爱美的小女孩在懵懂的青春岁月里为生活构想了无数种可能。她会因和同学的相处而产生困惑,也会在心底让暗恋悄然滋生。她诉说的每一个问题也曾在我的人生中出现过,所以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协助她。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常常鼓励她换一种方式去思考。与父母拌嘴时,她也能看到双方的不同并加以改变。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偶尔会不知所措,但她总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与我通信的悦悦,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小女孩,我也相信她会拥有美好且灿烂的人生!
书信交流让我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情感纽带。即便我们远隔千里,凭借文字,仍然搭建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这种交流没有面对面的压迫感,反倒使我们能更自如地抒发内心的念头。我觉得,书信不单是一种交流手段,更是心灵的安抚。
另外,我曾过参与蓝信封的月捐活动,由于学业缘故未能长久坚持,但我仍然期望未来能再度参与此类活动。我也关注了蓝信封的公众号,时常阅览形形色色的推文,知悉项目的最新进展。我渴望未来能拥有参加线下活动的契机,和更多的通信大使及项目负责人交流心得,一道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