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究没能等来中国的求饶。
4月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了关于“232”调查的事实清单,称由于中方对美关税反制,中国目前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仅仅两天,4月17日,连打关税乱拳的特朗普又表示,他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了,因为这可能会使两国之间的贸易陷入停滞。
此前,美国政府对华加征10%、20%的关税时,中国民众和企业还会密切关注、严阵以待。如今加到145%、245%,离谱的数字扭曲了中美贸易问题的严肃性,只会徒增茶余饭后的笑料。
特朗普到底希望达成什么效果?美国民众是否意识到自己为这场政策买了单?美方试图掩盖的焦虑是什么?特朗普还有后招吗?美国独立调查记者、《地缘政治经济报告》创始人本·诺顿接受了长安街知事 (微信ID:Capitalnews)专访。
本·诺顿此前接受采访的照片 摄影:李治宏
北京不会重蹈东京的覆辙
知事:您怎么看待特朗普这种加征畸高关税,以及朝令夕改税额的做法?特朗普期望达到什么效果?
诺顿:所谓245%的关税,明显是在虚张声势。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对中国有很大筹码,但实际情况正相反,这场冲突反而暴露出美国对中国的深度依赖。比如,特朗普豁免了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脑、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因为这些是现代经济的基石,而美国目前根本无法在本土生产这些关键产品,中国的经济实力远超美方预期。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说明了一点:美方其实心里清楚,自己并不真正占优势。这种高调宣传的背后,掩盖的正是对本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焦虑。
此外,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是想逼中国签一份对美有利、对中不利的不平等协议,有点类似他设想的“海湖协议”,参考的是1985年美国强迫盟友签署、最终重创日本经济的《广场协议》。但美方这次判断失误了——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中国更独立自主,经济体量也更大,北京不会重蹈东京的覆辙。
14位亿万富翁用关税
把税负转嫁给老百姓
知事:特朗普政府是否能通过关税实现制造业回流,并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
诺顿:我认为,单靠关税,美国不可能实现再工业化。所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依靠明确的产业政策推动的,比如政府在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和科研方面的大规模投入。有限、针对性的关税可以作为保护新兴产业的工具,但必须配合更全面的产业政策使用。而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完全不同——他是全行业一刀切,手段粗暴,更像是一种经济战工具。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等待接电话的特朗普 CNN资料图
这样的关税不但无法推动再工业化,反而会推高美国国内价格,伤害本国经济。真正要重建制造业,美国需要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建设工厂、培养工人、引进设备、建立供应链。而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反而通过削减财政投入、放松监管,进一步削弱了国家能力,这只会加速去工业化,而不是逆转它。
知事:面对特朗普挥起的关税大棒,美国民众疯狂囤积中国产品。在美国iOS应用商店电商应用榜上,前三名App均为中国电商,TikTok上大量“来自中国工厂源头好货”的宣传视频爆火,这些反而帮中国制造做了宣传。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美国民众是否意识到自己为这场政策买了单?
诺顿:特朗普常说外国会为他的关税买单,但这完全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关税是由美国的进口商支付的,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关税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税,而且是非常不公平的税种,对低收入和工薪阶层打击最大。
特朗普本人是亿万富翁,他的政府中还有13位亿万富翁。他们推动为富人和大企业减税,却用关税把税负转嫁给普通百姓。
正因如此,美国人才会抢购中国产品,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关税会引发通胀,商品很快就会涨价。很多美国人本来就靠每月工资过活,一旦通胀卷土重来,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这些普通家庭。所以这场贸易战的真正受害者,其实是美国的老百姓。
特朗普正把美国推向孤立
知事:如果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搞关税报复和单边行动,会对全球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您是否担心这次关税行动将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甚至导致经济衰退?有没有可能重演上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全球大萧条?
诺顿:特朗普的关税毫无疑问会推高通胀。美国无法像中国一样制造产品,因为美国根本没有清晰的产业政策,也不具备再工业化的能力。这种激进的贸易战,也大大增加了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不过现在的情况与上世纪30年代并不完全一样。当年是各国互相抬高关税,而如今,特朗普的做法反而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快寻找替代方案。几十年来,很多国家一直在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因为现有体系高度依赖美元、由美国主导。全球南方国家也一直在推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也是金砖国家的共同目标之一。
特朗普的贸易战很可能适得其反,把美国推向孤立,反而加快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美国对这场贸易战的反噬
几乎没有预案
知事:特朗普挂在嘴上的“一通电话”始终没有到来,中方决定“不予理会”。据您的观察,特朗普还能有什么后招吗?
诺顿:美国手里其实没多少牌可打。整体来看,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比中国对美更深。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比如石油、天然气、大豆、玉米等,其实都能够找到替代。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很多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半导体等关键电子产品,无法轻易替代,这也是特朗普为何不得不对这些产品开口子、豁免关税的原因。
虽然中国仍从美国进口一些关键商品,比如高端芯片和飞机零部件,但这几年中国在自主研发芯片、国产民用飞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摆脱了对美依赖。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在主动推进贸易多元化。如今中国出口在GDP中的占比(19.7%)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3%),说明经济结构已更加稳健。
中国政府依靠有规划的产业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而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基本是放任自流,政策混乱,受控于寡头、金主和大企业的利益。正因为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美国对这场贸易战的反噬几乎没有预案,很可能最终自食其果,反伤本国经济。
延伸阅读
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到底会走向何方?美国彭博社1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准备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但当天特朗普本人表示,他不愿意继续提高对华关税,甚至暗示可能愿意降低这些关税。
一位匿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特朗普的高级经济顾问正在考虑,要求来谈判的贸易代表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征收所谓的二级关税。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墨西哥官员预计美国会要求他们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
彭博社称,数十个国家正在与美国谈判寻求关税减免,作为交换,美国希望这些国家不要再购买中国商品,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以防止中国找到绕开关税的途径。
报道指出,此举相当于特朗普团队试图利用贸易伙伴来包围中国,向北京施压,迫使中国改变经济政策。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战略是否会奏效,但一些外国官员在与美国进行初步谈判后,对达成关税协议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当地时间16日,美国与日本就关税问题开启了谈判。《日本时报》认为,尽管两国都表达出善意,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日本首相石破茂17日在东京听取了会谈汇报后表示,未来的谈判“不会轻松”,“日美两国的立场仍然存在分歧”。
特朗普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的合影 社交媒体
但参与了美日关税谈判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似乎非常乐观。他希望美国与像日本这样的贸易伙伴接触,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限制对华贸易。
贝森特上周谈及一些美国传统盟国时表示,“他们是很好的军事盟友,但不是完美的经济盟友”,如果能就关税达成协议,“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接触”。
然而,对于他们挑起的对华贸易战的最终目标,特朗普团队似乎意见不一。特朗普17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谈及对华关税时称,“到了一定程度,我不希望它们上涨,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买了”,“所以我可能不想再加,或者可能不想加到那个水平”,“我可能想降低,因为你知道,你希望人们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0日表示,中方绝不接受美国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霸凌行径,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美方如果真的想谈,就应该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彭博社分析指出,特朗普“包围中国”的计划要想成功,需要获得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支持,但这些国家一直不愿大幅减少与中国的贸易。而特朗普对朋友和对手同时加征关税的决定,也导致一些外国政府不再将美国视为可靠的盟友。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6日发文称,美国试图与其他国家达成孤立中国的协议不太可能成功,因为特朗普已经完全丧失了信誉。除非让其他国家的政府相信美国会遵守协议,才可能达成协议,而特朗普撕毁了所有现存的贸易协定,然后每隔几天就对自己的关税做出疯狂修改,他已经摧毁了美国在这方面的信誉。
事实证明,其他国家听从特朗普政府的指示,不仅不会换来美国免征关税的承诺,反而可能会伤及自身。
彭博社以加拿大为例称,打击中国未必能换来美国的保证。为了讨好美国,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和铝加征高额关税,还宣布将采取措施加强美加边境安全,但最后特朗普还是对加拿大征收了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韩民族日报》17日也直言,美国以高关税为筹码,试图限制中国企业对第三国的投资,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尚属罕见,可能侵犯他国的经济主权。尤其对韩国而言,这一战略可能带来更严重的两难局面。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要限制这些经贸联系,韩国企业将首当其冲。现在,韩国政府与企业已经在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等措施下,夹在中美之间进退维谷。
克鲁格曼认为,欧盟也没有参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理由,因为这将摧毁欧盟自己的供应链。对于欧盟来说,一旦加入美国对付中国,就会吃力不讨好:除了自己的供应链受损外,还可能会发现美国将枪口指向自己,再次对欧盟征收惩罚性关税。
知情人士也对彭博社透露,欧盟本周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没有就解决贸易分歧取得太大的进展,因为特朗普的顾问给人的印象是,对欧盟征收的关税大部分不会取消。
在上周特朗普关税引发全球经济混乱时,贝森特对欧盟发出警告称,不要转向中国,他还点名西班牙,称靠近中国“无异于自割咽喉”。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部部长卡洛斯·库尔波驳斥了贝森特的警告,称欧洲与世界所有主要大国保持关系至关重要。他15日在与贝森特会晤后告诉记者,中国必须成为欧盟的“战略伙伴”。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美国盟友们的当务之急是保护本国经济免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过去几年,他们以为会与美国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但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当电话响起时,电话很可能来自中国。